“章”的字源解说
“章”是“彰”的本字。章,金文(辛,带木柄的刻刀)(囗,木、石的圆形横截面),表示用刻刀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姓名或标识性的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后,可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作为个人特有地位或身份的醒目标识。有的金文在圆圈内加一横指事符号,将圆形的写成“日”,表示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图文。有的金文加“又”(抓持),强调手持刻刀在或圆或方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的“又”(刻手)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在圆柱形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在白纸黑墨的文件背景上,以红色印痕突显个人的姓名或身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辛”写成“立”,将篆文字形中的“曰”写成“日”。当“章”的动词本义“刻印标识身份”消失后,金文再加“彡”(醒目的光彩)另造“彰”代替。汉语中常“印章”连用,“印”表示章的摁压用法;“章”表示突显姓名、身份的红色印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章,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章,音乐一曲结束叫一章。字形采用“音、十”会义。十,表示十进位数的末尾。
“章”的字义引申
“章”的词汇分类
①本义,动词:用刻字的红色印子突显姓名和身份。 本义后由“彰”代替
②动词:突出,突显,宣扬,张扬。 该义项后由“彰”代替
平章百姓。——《书 • 尧典》
赏罚无章。——《左传 • 襄公二十七年》
而尧舜之所以章也。——《吕氏春秋 • 知度》
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国语 • 周语中》
章之以论,禁之以刑。——《荀子》
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淮南子》
③名词:被加以着重突显的条理、规则、法则。 章程 章法 章草 / 党章 团章 规章 宪章 简章 杂乱无章
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南朝宋 • 谢瞻《张子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