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
休闲区

广州抗疫纪实:一线医护镇定应对 日常专业训练为抗疫打下基础

字号+ 作者:[db:作者] 来源:[db:来源] 2023-02-17 23:59 我要评论( )

广州此轮疫情阻击持续展开。

(原标题:广州抗疫纪实:一线医护镇定应对 日常专业训练为抗疫打下基础)

广州此轮疫情阻击持续展开。

5月21日,广州市荔湾区的郭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感染病毒为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接下来的10天,当地新增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缓慢上升,且多数与郭某及其密接者有关。需要尽快阻断这条传染链的发展趋势。

疫情反弹之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护士长孙珂及中山三院的300多位护士快速响应行动,奔赴荔湾、天河两区协助展开大规模核酸检测。

孙珂已有过三次一线抗疫经历。2003年曾参与抗击“非典”;去年年初受命奔赴驰援武汉,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治疗新冠病毒重症患者。当前,广州疫情复发,孙珂及其带领的产科护士再一次冲在一线,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在病毒大规模扩散之前筑起一道道“铜墙铁壁”。

“虽然是妇产科的,但是几次抗疫行动我都在一线。”孙珂略带自豪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科里的护士姑娘,包括其他科室的医生都踊跃报名,申请支援天河区的核酸检测工作。大家真的都非常了不起。”她说。

长期保持“备战”状态

发热门诊是新冠病毒防治的“大后方”,发热门诊持续、有效的运转为突发性疫情的应对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山三院是广州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自疫情在国内暴发以来,天河区和萝岗区的发热门诊一直在收治发热患者和一些疑似新冠病毒患者。

“新冠病毒肺炎为感染性疾病,从去年疫情开始,我院发热门诊整个被搬到一栋独立的楼栋,与住院部和门诊部完全隔开。院里的医护人员自己动手,重新改造楼栋空间,设置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并增设药房、CT室等,保证就诊、检查、取药都在同一个空间完成。”孙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套应对流程她已经非常熟悉。

疫情平稳之后,中山三院的发热门诊进入正常运转轨道,断断续续接收过一些疑似病例。孙珂表示,从去年到今年,发热门诊的门诊量每天平均在200-400之间,不同时间段变化比较大。之前疫情平稳的时候,每天的门诊量大概在100上下。本轮传播链出现之后,近期门诊量有所增长。

与此同时,疫苗接种工作也紧跟着展开。中山三院天河院区对接的疫苗接种点为天河区石牌村,岭南医院对接的接种点为广州市东升医院(13人)、永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人)、岭南医院外籍人员接种点(1人)。到目前为止,院里在当地的疫苗接种工作已经连续开展一个多月,共派出39名医护人员前往支援。截止到6月1日,当地累计接种疫苗人次达到145157剂次。

此外,孙珂表示,医院每个月都有针对医护人员的疫情防护培训,包括防护服穿脱、防护服处理、隔离区划分等内容。每个季度会对每个医护人员进行相应考核。这些专业训练都为广州突发性疫情应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护镇定应对疫情

当发热门诊和疫苗接种点的相应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5月21日荔湾区一例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打破了平静的局面。

随着印度发现的变异株在广州本土的感染链逐渐拉长,中山三院的医护人员于5月26日前后,收到前往荔湾区冲口街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通知。

5月31日,核酸检测范围扩大到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的重点区域。“调派人数从30人、50人,达到现在的超300人。目前我们主要人手集中在天河区的15个核酸采集点。”孙珂说。

5、6月,广东地区强对流天气多发,雷雨、台风频现,给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多个核酸检测采集点分布在室外,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不到半个小时就会全部湿透。有时还会遇上雷雨天气,给检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不过大家都能够冷静应对,确保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孙珂说。采访当天,孙珂正带领其他医护人员快马加鞭进行核酸检测,天空正淅淅沥沥下着雨,她的上衣已经被汗水和雨水浸透。

孙珂直言,此前驰援武汉的一线工作经验给院里的医护人员带来很多信心和底气。在此次广州市内大规模核酸采集上,医护人员在穿脱防护服、设置安全区域和污染区域、规划采集点防线等方面,都更加专业规范和轻车熟路;另一方面,市民和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也更为稳定,保证病例筛查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下去。

“科里两名家住荔湾区的护士黄燕刁和关慧冰,在居住街道升级为中风险地区,实行封闭管理后,仍积极投入到本社区的抗疫工作中。”孙珂说。

本轮广州疫情特殊

多次在一线抗疫的直接经验让孙珂认识到,本轮广州的疫情应对与此前在武汉的抗疫经历相比,仍然存在较多差异。

“当时中山三院被安排对接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我们医院负责接收整个病区,这个病区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和我们目前面临的广州疫情情况不太一样。光谷院区的重症病人以老年人为主,病患年龄都在60、70岁以上。本轮广州疫情,我们面对的患者以轻症为主,且在年龄上的跨度比较大。从一岁的婴儿到70多岁的老人家,我们都会接触到。广州疫情的另一个特征在于,本轮广州疫情的家族聚集性更强,目前的新增病例多数与人群近距离感染有关。”孙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6月1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介绍,5月31日广州新增报告病例呈现出两个分布特点:一是呈现出区域集中性。与此前出现的病例一样,当日新增的12个病例,仍然集中在中南街和白鹤洞街这两个重点管控区域。二是呈现出家庭聚集现象。12个病例中,有10名病例涉及5个家庭。

广州本轮疫情均为印度发现的变异株感染,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能力较强。这种疫情的特殊性也对医护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此前在武汉病区,孙珂及其他医护人员除了对重症病人进行专业治疗之外,还要兼顾生活护理。而此次疫情则重在短时间内,对病例感染区域进行大规模排查,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链。这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还需要社区管理者、安保人员、志愿者等各方的组织与配合。“当地街道的管理人员、安保人员和志愿者一直在现场维持秩序,保证核酸检测的顺利进行。”孙珂说。

5月30日开始,广州市启动第二轮大规模核酸筛查,扩大范围覆盖越秀、海珠、天河、白云、番禺5个区44镇街。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通报,从5月26日核酸大排查开始,至6月1日12时,全市核酸大排查累计检测样本347万份,其中第二轮检测样本179万份。

一线抗疫仍在有序进行着。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